您好!欢迎访问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师名师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名师 > 正文

兰州理工大学2023年“师德标兵”候选人—陈辉

时间:2023年08月28日 11:09               作者:               来源: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匠心铸魂、厚德至诚

陈辉,1978年11月生,甘肃兰州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兰州理工大学首届“红柳优秀导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入选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现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融合分会委员,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航空和电子系统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三处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已经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了1项国家国防基础科研项目,主持了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等其它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与会议发表SCI、EI检索论文70余篇,参与研究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防973)等各类课题20余项。在兰州理工大学任职期间,曾获得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保密工作先进个人”、“三育人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16年入选甘肃省首批“飞天学者青年学者”,2022年获聘““飞天学者特聘教授””。担任教学工作20多年以来,陈老师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时刻体现出敏而好学、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创新突破,敢于攻关,推进军民融合的智能化发展

陈老师一直专注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发展,该技术一直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关键点,其发展对于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陈老师在多源信息融合中的多目标跟踪定位技术、认知雷达技术、遥测遥感技术、仿生信息融合技术、自主导航技术、智能感知和智能对抗技术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设计完成的融合系统已服务于我国现役的武器装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陈老师目前是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的所长,所领导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敢于攻关、贵在坚持、发展创新、有所作为”的价值取向,科研成果为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推动了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国防特色学科的建设。近些年来,陈老师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多智能体协同信息感知与受限条件下的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技术,在传感器管理技术和多目标跟踪认知对抗决策技术的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已有的研究成果有效推进了军民融合领域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此外,陈老师还主持了国家国防基础科研项目,主要解决基于高分辨率雷达的智能信息感知与认知对抗决策。在具体项目的应用研究和实践中,陈老师以主要设计人完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国家重点项目“基于仿生学的战场光电信息感知系统“,项目主要构建基于昆虫复眼机理的红外阵列多传感融合处理的目标跟踪系统,该项目完成实际上为我国信息化战场系统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陈老师参与研发航天某部“空间目标跟踪与拦截多源信息融合及脱靶量解算系统”项目,课题完成情况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好评,先后两次在航天某部开展的国家重大工程型号任务中得到实际运用,该系统的实时计算的空间目标航迹精度比过去所用方法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这充分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陈老师还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认知雷达技术的研究,认知雷达是模拟生物认知特性的新一代智能雷达系统,它将脑科学和人工智能融入雷达系统,使雷达系统具备感知、理解、学习、推断与决策等能力,该技术在欧美军事强国是核心的军事机密和军工技术的最前沿,陈老师研究推进了现代相控阵雷达、MIMO雷达的相关智能管理技术的革新,突破了基于认知强化学习雷达多波束工作模式管理等关键性技术。陈老师研究以工业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托,加速构建现代智能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在深度学习、自主操控、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新技术特性的引领下,为甘肃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严谨求实,言传身教,用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维引领学生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陈老师就是打造这支生力军的筑梦人之一。陈老师是自动化国家一流专业和国家一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的骨干教师,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在他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不忘从教初心,牢记教师使命,刻苦钻研业务,潜心教学改革,致力国家一流专业、国家一流课程与国家国防特色学科的建设,陈老师用优秀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推动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我校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也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在陈老师工作的有效支撑下,自动化专业连续多年获得学校“优秀基层组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了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和甘肃省高等学校“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陈老师教育学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告诉他们作为学生就要学好本领,提高素质,为将来做好准备。他让学生懂得学好专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始终用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明白只要刻苦努力,就能把专业学好、做好的道理,并结合人工智能的大发展引领学生关注学术最前沿,用国际化的视野和高尚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研究生培养上,陈老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严于律己的科研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努力上进的研究生。近些年,陈老师团队每年都会有研究生获得校级以上的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团队毕业的研究生答辩成绩绝大部分都为优秀,很多研究生都会发表自动化领域和电子科学领域的中英文顶级学术期刊,培养研究生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毕业生”等诸多荣誉,在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积累,思考问题的方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向上以及乐于奉献的做事准则上,学生们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每一位优秀学生的培养都倾注了陈老师大量的心血,他们毕业以后投身于国家军用或民用的相关信息融合工作领域,在航空航天、海洋、新能源、国防科技等核心关键竞争领域做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

双语教学,课程思政,推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

陈老师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的主讲教授,二十多年来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一直开展双语教学,并在各类教学研究项目的资助下,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颇有成效的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双语模式。《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目前是国家一流课程,也是省级精品课程,多次获得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课程组坚持集体讨论双语教案撰写、试卷双语出题等做法,克服已有的条件制约,确保双语教学落到实处。在双语教学中,陈老师有很强的逻辑讲授能力,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点、线、面全方位立体化展开,结合经典控制案例加深理解,深入形象、引人入胜、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建立扎实传统经典控制知识体系的同时,给同学们创造了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控制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陈老师通过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专业资料、视频学习资料、外文资料,引入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既增强了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又及时了解到国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展了国际化视野,关注到国际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活动中,陈老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培养、思政深融、理实融育、学养兼修”的课程教学理念,从绪论开始,每一章内容挖掘思政,每个知识点融入思政,提升自身素质教思政,改进教学手段讲思政,将思政自然融入每一堂课,培养学生力争达到“潇潇有雨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将控制理论知识的获取、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卓越工程师精神、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伦理道德、严谨细致的科学家精神、创新与开拓意识等思政元素紧密融合在一起。陈老师还承担了《智能控制》、《计算机仿真技术》、《自动化专业导论》、《自动化概论及新技术应用》、《随机信号分析》、《生产调度和智能优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做到了因材施教、讲授清晰、重点突出、积极引导、鼓励创新,评教成绩一直在学院名列前茅,教学成果显著,成为学生普遍爱戴的老师。

亦师亦友,亲和友善,事无巨细,对学生关怀备至

陈老师很多时候都工作到很晚。无论寒暑假,还是周末节庆,都能在办公室看见陈老师科研学习的身影。陈老师在学术上求真务实,为学生树立了很高的学术标准,从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倾注大量的时间悉心培养研究生,为他们梳理科研工作中的种种细节。在每周的学术例会和学术研讨中,陈老师都会以渊博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为他们指引科研中每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明确求解问题的关键思路,更会高屋建瓴的以点线面全方位的方式讲授信息融合技术的关键知识点,学生从中获益匪浅。在具体指导中,陈老师为每位学生划定了非常明确而具体的研究方向,为学生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基础程序和必要的文献资料,耐心的帮他们理清头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甚至亲自出手帮学生一点一点的攻坚克难。对于科研中所涉及到的实验论证,陈老师会帮学生构思实验环境,帮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以期达到实验和理论推理的科学统一。在学术论文的修改中,陈老师无论从内容框架、文字表达、语言逻辑、公式推导、还是细致到标点符号的应用,都会反反复复详尽修改,并给予仔细的标注说明。陈老师时时刻刻以严谨的学术作风,敏而好学,永不服输,执着追求的态度深深地鼓舞着学生。生活中,陈老师亦师亦友,诙谐幽默,待人亲和友善,时时刻刻为每位同学着想,关心每位同学的个人发展,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嘘寒问暖,促进大家相互友爱、互相扶持。陈老师一直提倡要丰富科研之余的生活乐趣,劳逸结合,多参加集体活动去充实课余文化生活。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陈老师热心关切学生的就业状况,并给予他们悉心的就业指导,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日常的生活和科研中,陈老师为研究生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优质的科研设备,从学生最初的课题选择到中期考核,再到小论文撰写和退修、大论文的撰写和最终答辩,甚至是编程和文献查阅等方方面面细节,都给予了学生耐心和悉心的指导。

陈老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伟大职责,工作勤奋,乐于奋献,严于律己,受到了学生的普遍爱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这一经典论述,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陈老师将用自己的爱心、进取、敬业和知识点燃红烛事业,他将一如既往求真务实,创新进取,为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以及国防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地址: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电话:0931-2973506  Email:gddx@lut.c 

Copyrights ©2020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74号